| 
  •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,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.

  •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-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&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& messages. Very soon,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. Check it out today!

View
 

2-1

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Annabel Lee 12 years, 10 months ago Saved with comment

各位同學:

 

請各位第一階段的論文大綱,另存新檔或另開新頁面,然後在此做出連結。

不論是那一種型態的檔案,都可以上載,然後衹要進入頁面編輯狀態,

可在右方欄目中找到連結。請準時交作業。

 

楊老師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俐君 "觀察法"與"質性研究"閱讀筆記或問題:

  1. 文中提及此研究法適用於特殊對象, 並不適合接受問卷或訪問調查的人。那麼在此前提下,研究觀察一個沒有訪問或問卷調查障礙成人班級是否便有失恰當了?
  2. 觀察中可使用符號紀錄,以避免受試者看到自己被文字敘述紀錄而有戒心,失去自然。
  3. 在單面窗後觀察雖可降低受試者戒心,但這在現代是否已觸及法律問題?
  4. 時間取樣適用於發生頻率較高的行為觀察。例如平均十五分鐘發生一次。
  5. 小心對被觀察者以偏概全的態度。
  6. 觀察的信度與效度係數!
  7. 質性研究適於發展理論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-1  觀察法       4/14 美枝

※定義:在自然的情境中,透過感官器官及有關的工具以蒐集研究資料的歷程。

※優點:1.可以蒐集自然情境中的資料。

        2.可以蒐集現時現地的資料。

        3.可以蒐集無法直接取得的資料。

※缺點:1.難以控制各有關的變項。

        2.常無法觀察到所欲觀察的行為。

        3.不易量化觀察資料。

※依觀察程序可分:

        1.結構式觀察:有一定觀察程序的觀察。

        2.非結構式觀察:程序較不嚴謹的觀察;對觀察的標的物、研究問題、觀察步驟與記錄觀察資料的工具,都採取較為彈性的態度,並不去做嚴格的界定與規範。

※依觀察者角色可分:

        1. 參與者觀察:研究者進入研究情境裡,透過觀察以蒐集  資料的歷程,當研究者進入研究情境中,他的研究者角色可被觀察對象知道,也可以不被觀察對象知道;他可以實際融入被觀察的活動裡,也可以不積極的態度融入活動裡。

※參與者觀察之研究者角色有四種:

  1. 完全觀察者:既不參與觀察對象的活動,而且研究者的角色也不被觀察對象所知悉的研究者。
  2. 觀察者就是參與者
  3. 參與者就是觀察者
  4. 完全參與者: 

        2.非參與者觀察:研究者在研究情境外,而且其角色不為觀察對象所知悉,進而透過觀察以蒐集資料的歷程。

※研究實務中的觀察法可分為四種:

        1.結構式參與者觀察

        2.非結構式參與者觀察

        3.結構式非參與者觀察

        4非結構式非參與者觀察

※    觀察法的一般步驟:

  1. 界定觀察的行為
  2. 準備觀察的記錄工具
  3. 決定觀察的受試者、時間與情境
  4. 建立關係
  5. 進行觀察與紀錄

楊老師言:若能做細緻與詳盡的描述,觀察法於研究上強過於量的觀察。

 

 

 

Comments (0)

You don'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.